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父母不高,孩子比同龄人矮,要不要提前干预?

2024-05-18

本文为转载,作者:力优。

上周,我独家专访了浙一医院研究小儿矮小症、内分泌的专家、儿科主任医师王春林。

王春林,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主任、新生儿科主任,毕业于浙江大学。从事小儿内科疾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20余年,主要从事矮小症、生长激素缺乏症、肥胖症等内分泌疾病的遗传与临床研究。

专访当天,王春林主任恰好做客人民日报主办的《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传播行动》直播节目,为家长答疑孩子身高发育方面的问题。在直播间亲临观摩了整场直播交流后,我就一些家长特别关心的问题独家咨询了王主任。

以下这些问题,王主任都详细解答了:

1 父母不高,娃也比同龄人矮,能不能打生长激素?

2娃身高发育正常,但父母对孩子身高期望比较高,是否可以打?

3 几岁介入比较保险?早干预和晚干预差别很大吗?

4目前市面上有哪些生长激素可以选择,费用如何?

5 打了生长激素,成年后会增加骨折的风险吗?

7 药物带来的风险利弊如何权衡?

...

生长激素——“特效”和“风险”并存

生长激素作为治疗矮小等问题的特效药,它神奇的“特效”、以及背后的“风险”一直是让家长们纠结的根本原因。

阿根廷著名球星梅西,就是典型的受益方。他从12岁开始注射生长激素,之后从1米4长到了1米7左右。

他说一开始是父母给他注射,等他自己学会之后,就一直是自己一个人给自己注射。还笑着说,注射剂跟钢笔杆差不多,有一个小小的针头,扎进去也不觉得痛。

这种钢笔一样的注射器在国内很常见,一般用于注射胰岛素、生长激素。

还有支持的网友现身说法,表示自己注射了生长激素后开始长个,从147长到了166,足足蹿了19cm,是父母花得最值的一笔钱。

但并不是所有人注射了生长激素都能达到这么理想的效果,有些孩子,用完药只长了3cm↓

男孩小五,15岁,爸爸身高180cm,妈妈身高165cm,然而15岁的小五只有160cm。

骨龄片显示,小五现在的骨骺线已经呈现半闭合状态,即便使用生长激素治疗身高增长最多也不会超过5cm。父母想做最后的努力:“试试吧医生,能长高多少是多少,总比一点不张要好吧!”

就这样,小五用药半年后,身高只长高了3cm,上个月拍骨龄片显示骨垢线已经完全闭合,终身高定格在163cm。

效果因人而异还不是关键,家长们最最担心的是,个子高了,却要用其他不良反应来换↓

面对正反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家长该如何科学认识生长激素、做出适合自家娃的判断呢?下面这部分王春林主任的独家专访,或许会帮到你。

生长激素增高,适合你们家吗?

1、医生会进行哪些方面的评估?干预和用药的依据是什么?

需要评估的地方太多了,骨龄、每年生长速率、脑垂体是否有占位性性病变、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药物激发情况...全部需要综合评估!

尤其是生长激素药物激发,是需要住院做的,总共需要抽5次,从中看出生长激素的分泌的最高值(因为生长激素呈脉冲式分泌,一会高一会低,白天的分泌比较低,正常是测不出来的,只有用药物激发后,才能看出它最大分泌值)。

如果峰值达到10以上,说明孩子的生长激素分泌是正常的;峰值不到10,说明缺乏生长激素,那就必须要干预补充了。

2、“小时候矮一点没关系,到青春期就会蹿上来”,这是真的吗?

很遗憾,如果孩子在发育之前一直偏矮,那么“后天蹿上来”的难度也会增大。

但也有例外。比如王主任告诉我,小的时候身高矮,但后面发育迟,到高中、甚至大学还在长,这种情况在医学上属于体质性青春期延迟。

最明显的特点是比同龄人偏矮,但也不是特别矮,刚好卡在最低标准、接近p3的水平,这样的孩子往往他的发育水平一直沿着p3这条线在走,同时每年长个5公分,维持在生长速率的下限(标准速率在5~7cm/年),同龄人青春期开始的时候,他还没发育,这样的情况属于晚发育。

我截取了这条王主任说的P3线,大家自行参考↓

另外,王主任还提到晚发育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家族遗传,也就是父母、兄弟姐妹、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直系血统中晚发育的人多不多。

如果多,那孩子晚发育的几率还是比较高的,意味着后面还会长;但如果家里一个晚发育的人都没有,而父母亲本身又偏矮,那么家长把希望寄托于孩子青春期蹿高,可能就太过乐观了。

3、晚发育的孩子,是否需要注射生长激素?

这个要看他“晚”到什么水平,建议家长尽早带孩子去医院诊断。

很多孩子从小就被家长认为是晚发育,迟迟不干预,最后到了青春期还没有达到理想身高,就被耽搁掉了。

王主任给我举了个例子:10岁半~11岁的男孩,身高只有1米35,发育后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原来骨龄落后1、2年,现在只需半年就会反超,加快骨骺闭合,而发育后最多只能长25~30厘米,加起来乐观的情况才1米65,家长肯定接受不了。

此时介入已是晚干预,唯一的治疗方案是:

1、用药物抑制性腺发育;

2、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提高孩子生长速度。

两种药物同时作用,孩子受的苦、家长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早干预。

如果早干预,情况会完全不同:发育前期通过3~5年治疗,让孩子的身高和生长激素达到和同龄人一样的水平,之后再比较观察,如果青春期能达到正常发育水平,家长后面就不用担心了。因此,对于这部分的孩子家长应该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原则,不可盲目等待,错过身高最佳干预时机。

4、为什么父母都是正常身高,但孩子却偏矮?

出现这样的情况有很多因素,比如遗传。如果父母身高正常、但一方基因中带有隐形遗传的疾病,那他生下的后代会有1/4的几率发病,这就会造成孩子身高偏矮。

还有一种情况是早发育。尤其父母一方身高正常、另一方偏矮,娃前期身高一直处于p3~p5的水平,这样的孩子一定要注意,一旦出现早发育,那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整个青春期也就长个20公分(女孩),基础不够,终身高就不会很理想。

男孩第二性征发育特征↓

女孩第二性征发育特征↓

说到这里,王主任比较可惜地告诉我:前期个子矮+早熟,代价是很大的,最后只能和上面提到的案例一样,采用抑制性发育+注射生长激素的治疗方案。

5、早发育的孩子,干预后的效果怎样?

王主任和我分享了一个他印象特别深的一个案例:

是个小女孩,妈妈只有1米5,父亲1米63,她从小就偏矮,而且7岁就发育了,遗传身高只有1米5。经过3年治疗,最后身高达到1米6,应该说还是非常理想的。

6、一个健康、身高正常的孩子,但父母对他的身高有更高的期待,这样的情况下是否可以注射生长激素?

如果孩子一切正常,那就不需要干预。

父母更应该做的是给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营养、运动、睡眠等方面的好习惯后,再看他青春期的情况。如果孩子青春期发育情况比较好,没有必要过度焦虑。

张亮儿子天天、田亮女儿森碟从小在体育场泡大,大长腿妥妥的

7、妈妈1米58、爸爸1米70,孩子遗传身高1米70,特别想努把力让孩子达到理想身高的上限1米75。能否用生长激素干预?

如果父母干预的意愿非常强烈,而娃到了青春期晚期还没有达到遗传身高或预期身高,那就可以拍个骨龄看看他预计还能长高多少,如果情况不理想,最后阶段用生长激素冲一冲的情况,临床上也是有的。建议家长带孩子去正规医院检查后再进行医学干预。

孩子身高70%来自父母遗传影响

8、“青春期晚期”有什么表征吗?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进入青春期晚期?

主要特征是生长速率放慢。比如之前1个月长1厘米,现在3个月才长不到2厘米,那就说明孩子生长期快结束了,这个时候就一定抓牢最后的治疗时机。

千万不能等到一点都不长了,骨龄片发现骨骺线已经闭合,那就没办法了。所以青春期的身高管理很要紧,家长一定要及时关注。

建议家长在家里墙上贴一个身高尺,密切关注孩子身高情况

9、那是不是如果家长有干预意愿,孩子到了青春期后期就可以注射生长激素?

是否使用生长激素注射治疗,是需要根据孩子目前的身高、遗传身高、孩子的生长速率的变化、骨龄等这些来综合判断的。

举例:男生遗传身高1米72,青春期后期1米66,这个身高放在人群里是正常的,但还没达到遗传身高,那这部分孩子和家长如果对身高要求高还是可以考虑药物治疗。

10、有网友(女性,已成年)分享了自己青春期打生长素、成年后骨折的经历,认为这两者之间存在关联。“打生长激素会造成骨折”的隐忧是否合理?

王主任说,骨折的原因是很多的。其实生长激素治疗可以影响骨代谢,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儿童期使用生长激素治疗可以导致成年后骨折的发生率增高。

另外他还表示:青春期的户外运动也很重要,运动量对骨代谢影响很大,这是代谢最高峰的时候,比较典型的情况就是长得快的孩子出现生长痛,说明他的代谢需求在增加,那就要酌情补充维生素D。

11、目前市面上有哪些生长激素可供选择?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主要分三种:长效生长激素(目前我国经过自主研发,已经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支PEG化的长效生长激素,它由金赛药业研制,已于2014年上市)、短效粉针剂生长激素、短效水针剂生长激素。

长效生长激素:每周仅需注射一次,注射次数是所有生长激素中最少的,每周注射一次,一年只要注射52次,让孩子不再需要每天打针,极大提升了矮小儿童用药的依从性。比起需要365天注射的短效生长激素来说,长效生长激素大大减轻了注射痛苦,且医从性也要更优于短效。但长效生长激素的治疗费用相对短效来说也会更高。

短效生长激素需要每日注射,其中分两大类:

一类是短效粉针剂。

国内1998年上市了国内第一支生长激素粉针剂,采用了大肠杆菌分泌型表达技术。但由于当时技术的限制,只能通过冷冻干燥的过程保持生长激素的稳定性。通过冻干过程,破坏了生长激素原本的空间结构,使得有关物质含量增加;在粉剂的使用过程中,再溶解的过程也使得有关物质含量增加,容易产生抗体,长期疗效降低;再者,在粉剂使用过程中,操作也很繁琐,需要每天注射,故而造成患者用药依从性差,长期疗效降低,但是粉剂的价格相对来说是最便宜的。

另一类是短效水针剂,2005年上市了亚洲第一支生长激素水针剂(长春金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采用蛋白质液体稳定技术,不需要经过冷冻干燥再重新溶解的步骤,从而能够保证生长激素水剂与天然生长激素完全一致。水剂活性更高,不会产生抗体,能够保证疗效。

使用配套隐针电子笔注射,操作更简单,使用更方便,适合患儿长期使用。

电子化操作,剂量比较精准,注射稳定、速度可调节,可以减轻患者的注射疼痛;隐针结构的设计,注射全程看不见针头,消除患者注射恐惧,增加依从性;电子化操作,使用更简单方便,适合患儿长期使用。

有家长会哄孩子说这是每天要加的能量棒,孩子也很容易接受。王主任说他接待的患者中就有一个7岁的孩子,学了一个月自己就会打,这就是水针剂注射笔带来的方便之处。

从疗效排序,长效由于依从性更好,效果也较短效更好。

12、这三种生长激素,家长该如何选择呢?费用差别大吗?

长效生长激素,由于每周仅需注射一次,比起需要365天注射的短效生长激素来说,大大减轻了患者需要每日注射的痛苦,极大地提升了用药的依从性。因此,王主任说长效生长激素治疗效果要更优于短效。

短效水剂配合隐针电子笔,水剂保持生长激素的天然结构,不会产生抗体,同时添加了抑菌剂,确保长期注射的安全性。隐针结构设计,消除孩子注射恐惧,电子智能化设计确保患者长期操作安全、方便。

短效粉剂改变了生长激素原本的空间结构,容易产生抗体,长期疗效降低;再者,在粉剂使用过程中,操作也很繁琐,需要每天注射,故而造成患者用药依从性差,长期疗效降低。

因此从用药依从性上来说,长效生长激素>短效水剂>短效粉剂,价格上短效粉剂价格相对最便宜,短效水剂相对于粉剂来说价格稍高,长效水剂相对其他两种剂型来说价格更高。

13、现在市面上哪里可以买到生长激素?如果孩子在公立医院治疗,这三种生长激素都可以提供吗?

生长激素是肽类药物,药店不能出售,只有医院和医疗机构有资质的门诊部才有,并且需要出具医生的诊断书,写明病例、剂量、处方等。

14、如果有家长已经在给孩子进行生长激素治疗了,这部分家长需要特别注意哪些方面?

1、按时治疗、按时用药。

2、营养、饮食、运动、睡眠等有利于孩子长高的因素还得要跟上。

3、依从性,这也是王主任表示最担心的。有的家长打打停停,这是非常不好的。

4、治疗中一定要按照医生要求及时复查评估,节点是第一个月、第三个月、之后的每三个月。

为什么要及时复查呢?主要是观察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旦治疗中途出现任何问题,可以及时干预。

希望下一代有一双傲人的大长腿,长得高高的、帅帅的、美美的,这是非常美好的愿景,大家所有的心动和纠结我都理解,归根结底我也只是一位普通的母亲。

作为家长,该如何理性辩证地取舍,把风险降到最低?这是我们必须要思考面对的。

孩子的生长发育,一定要多一些科学的学习和判断,少一些自我认知,毕竟孩子生长发育的时间段就那么几年,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我们都会后悔终生。希望大家都能各取所需,真心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健康长高。

End

作者:力优,“杭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浙江省广播电视优秀播音主持人”、“全国地面频道金牌主持人”,是一个做了十五年新闻调查的资深媒体人。同时,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在力优妈妈圈,会分享一手的教育资讯,丰富的亲子活动,提供权威赛事的报名渠道,组织高品质优性价比的团购,让我们一起健身扮美做最好的自己。

【牛妈心语】

闺蜜上周刚带孩子去做身体检查时偶然发现了这个问题,医生建议打生长激素,很多父母第一次听说肯定是吓一跳。

吃饭时,我和老潘说我想再科普一下,结果我家奶奶也没听清我说什么,只是听到了要打生长激素让孩子长高就脸色都变了,说这怎么行啊,孩子能长就能长,都是遗传的,打这个有什么用呢?我望着她老人家愣是不知道怎么说才好,结果她很认真地补充了一句说,真的!所以我想提醒大家,如果孩子有必要接受治疗,那还是别告诉老人家了。

闺蜜家孩子身高一直偏矮小,但主要考虑是发育迟吧,结果这次偶然通过脑部CT发现脑垂体的发育偏不良,脑垂体的发育和身高有直接关系,看了两个大医院的建议都是打生长激素。否则后期会影响孩子最终身高。闺蜜第一反应也是选长程一点,比较没那么麻烦,但医院还是建议选短程,没必要为了长程而选长的,毕竟价格真的不便宜。最终选择的价格大约是每个月五千费用,持续一年。

下面是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一篇文章的截图:

大家不要太大意,仔细监测孩子的身高发育,遇到问题及时寻求帮助。

本文为转载,作者:力优。上周,我独家专访了浙一医院研究小儿矮小症、内分泌的专家、儿科主任医师王春林。王春林,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主任、新生儿科主任,毕业于浙江大学。从事小儿内科疾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20余年,主要从事矮小症、生长激素缺乏症、肥胖症等内分泌疾病的遗传与临床研究。专访当天,王春林主任恰好做客人民日报主办的《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传播行动》直播节目,为家长答疑孩子身高发育方面的问题。在直播间亲临观摩了整场直播交流后,我就一些家长特别关心的问题独家咨询了王主任。以下这些问题,王主任都详细解答了:1 父母不高,娃也比同龄人矮,能不能打生长激素?2娃身高发育正常,但父母对孩子身高期望比较高,是否可以打?3 几岁介入比较保险?早干预和晚干预差别很大吗?4目前市面上有哪些生长激素可以选择,费用如何?5 打了生长激素,成年后会增加骨折的风险吗?7 药物带来的风险利弊如何权衡?...生长激素——“特效”和“风险”并存生长激素作为治疗矮小等问题的特效药,它神奇的“特效”、以及背后的“风险”一直是让家长们纠结的根本原因。阿根廷著名球星梅西,就是典型的受益方。他从12岁开始注射生长激素,之后从1米4长到了1米7左右。他说一开始是父母给他注射,等他自己学会之后,就一直是自己一个人给自己注射。还笑着说,注射剂跟钢笔杆差不多,有一个小小的针头,扎进去也不觉得痛。这种钢笔一样的注射器在国内很常见,一般用于注射胰岛素、生长激素。还有支持的网友现身说法,表示自己注射了生长激素后开始长个,从147长到了166,足足蹿了19cm,是父母花得最值的一笔钱。但并不是所有人注射了生长激素都能达到这么理想的效果,有些孩子,用完药只长了3cm↓男孩小五,15岁,爸爸身高180cm,妈妈身高165cm,然而15岁的小五只有160cm。骨龄片显示,小五现在的骨骺线已经呈现半闭合状态,即便使用生长激素治疗身高增长最多也不会超过5cm。父母想做最后的努力:“试试吧医生,能长高多少是多少,总比一点不张要好吧!”就这样,小五用药半年后,身高只长高了3cm,上个月拍骨龄片显示骨垢线已经完全闭合,终身高定格在163cm。效果因人而异还不是关键,家长们最最担心的是,个子高了,却要用其他不良反应来换↓面对正反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家长该如何科学认识生长激素、做出适合自家娃的判断呢?下面这部分王春林主任的独家专访,或许会帮到你。生长激素增高,适合你们家吗?1、医生会进行哪些方面的评估?干预和用药的依据是什么?需要评估的地方太多了,骨龄、每年生长速率、脑垂体是否有占位性性病变、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药物激发情况...全部需要综合评估!尤其是生长激素药物激发,是需要住院做的,总共需要抽5次,从中看出生长激素的分泌的最高值(因为生长激素呈脉冲式分泌,一会高一会低,白天的分泌比较低,正常是测不出来的,只有用药物激发后,才能看出它最大分泌值)。如果峰值达到10以上,说明孩子的生长激素分泌是正常的;峰值不到10,说明缺乏生长激素,那就必须要干预补充了。2、“小时候矮一点没关系,到青春期就会蹿上来”,这是真的吗?很遗憾,如果孩子在发育之前一直偏矮,那么“后天蹿上来”的难度也会增大。但也有例外。比如王主任告诉我,小的时候身高矮,但后面发育迟,到高中、甚至大学还在长,这种情况在医学上属于体质性青春期延迟。最明显的特点是比同龄人偏矮,但也不是特别矮,刚好卡在最低标准、接近p3的水平,这样的孩子往往他的发育水平一直沿着p3这条线在走,同时每年长个5公分,维持在生长速率的下限(标准速率在5~7cm/年),同龄人青春期开始的时候,他还没发育,这样的情况属于晚发育。我截取了这条王主任说的P3线,大家自行参考↓另外,王主任还提到晚发育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家族遗传,也就是父母、兄弟姐妹、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直系血统中晚发育的人多不多。如果多,那孩子晚发育的几率还是比较高的,意味着后面还会长;但如果家里一个晚发育的人都没有,而父母亲本身又偏矮,那么家长把希望寄托于孩子青春期蹿高,可能就太过乐观了。3、晚发育的孩子,是否需要注射生长激素?这个要看他“晚”到什么水平,建议家长尽早带孩子去医院诊断。很多孩子从小就被家长认为是晚发育,迟迟不干预,最后到了青春期还没有达到理想身高,就被耽搁掉了。王主任给我举了个例子:10岁半~11岁的男孩,身高只有1米35,发育后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原来骨龄落后1、2年,现在只需半年就会反超,加快骨骺闭合,而发育后最多只能长25~30厘米,加起来乐观的情况才1米65,家长肯定接受不了。此时介入已是晚干预,唯一的治疗方案是:1、用药物抑制性腺发育;2、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提高孩子生长速度。两种药物同时作用,孩子受的苦、家长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早干预。如果早干预,情况会完全不同:发育前期通过3~5年治疗,让孩子的身高和生长激素达到和同龄人一样的水平,之后再比较观察,如果青春期能达到正常发育水平,家长后面就不用担心了。因此,对于这部分的孩子家长应该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原则,不可盲目等待,错过身高最佳干预时机。4、为什么父母都是正常身高,但孩子却偏矮?出现这样的情况有很多因素,比如遗传。如果父母身高正常、但一方基因中带有隐形遗传的疾病,那他生下的后代会有1/4的几率发病,这就会造成孩子身高偏矮。还有一种情况是早发育。尤其父母一方身高正常、另一方偏矮,娃前期身高一直处于p3~p5的水平,这样的孩子一定要注意,一旦出现早发育,那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整个青春期也就长个20公分(女孩),基础不够,终身高就不会很理想。男孩第二性征发育特征↓女孩第二性征发育特征↓说到这里,王主任比较可惜地告诉我:前期个子矮+早熟,代价是很大的,最后只能和上面提到的案例一样,采用抑制性发育+注射生长激素的治疗方案。5、早发育的孩子,干预后的效果怎样?王主任和我分享了一个他印象特别深的一个案例:是个小女孩,妈妈只有1米5,父亲1米63,她从小就偏矮,而且7岁就发育了,遗传身高只有1米5。经过3年治疗,最后身高达到1米6,应该说还是非常理想的。6、一个健康、身高正常的孩子,但父母对他的身高有更高的期待,这样的情况下是否可以注射生长激素?如果孩子一切正常,那就不需要干预。父母更应该做的是给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营养、运动、睡眠等方面的好习惯后,再看他青春期的情况。如果孩子青春期发育情况比较好,没有必要过度焦虑。张亮儿子天天、田亮女儿森碟从小在体育场泡大,大长腿妥妥的 7、妈妈1米58、爸爸1米70,孩子遗传身高1米70,特别想努把力让孩子达到理想身高的上限1米75。能否用生长激素干预?如果父母干预的意愿非常强烈,而娃到了青春期晚期还没有达到遗传身高或预期身高,那就可以拍个骨龄看看他预计还能长高多少,如果情况不理想,最后阶段用生长激素冲一冲的情况,临床上也是有的。建议家长带孩子去正规医院检查后再进行医学干预。孩子身高70%来自父母遗传影响8、“青春期晚期”有什么表征吗?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进入青春期晚期?主要特征是生长速率放慢。比如之前1个月长1厘米,现在3个月才长不到2厘米,那就说明孩子生长期快结束了,这个时候就一定抓牢最后的治疗时机。千万不能等到一点都不长了,骨龄片发现骨骺线已经闭合,那就没办法了。所以青春期的身高管理很要紧,家长一定要及时关注。建议家长在家里墙上贴一个身高尺,密切关注孩子身高情况9、那是不是如果家长有干预意愿,孩子到了青春期后期就可以注射生长激素?是否使用生长激素注射治疗,是需要根据孩子目前的身高、遗传身高、孩子的生长速率的变化、骨龄等这些来综合判断的。举例:男生遗传身高1米72,青春期后期1米66,这个身高放在人群里是正常的,但还没达到遗传身高,那这部分孩子和家长如果对身高要求高还是可以考虑药物治疗。10、有网友(女性,已成年)分享了自己青春期打生长素、成年后骨折的经历,认为这两者之间存在关联。“打生长激素会造成骨折”的隐忧是否合理?王主任说,骨折的原因是很多的。其实生长激素治疗可以影响骨代谢,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儿童期使用生长激素治疗可以导致成年后骨折的发生率增高。另外他还表示:青春期的户外运动也很重要,运动量对骨代谢影响很大,这是代谢最高峰的时候,比较典型的情况就是长得快的孩子出现生长痛,说明他的代谢需求在增加,那就要酌情补充维生素D。11、目前市面上有哪些生长激素可供选择?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主要分三种:长效生长激素(目前我国经过自主研发,已经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支PEG化的长效生长激素,它由金赛药业研制,已于2014年上市)、短效粉针剂生长激素、短效水针剂生长激素。长效生长激素:每周仅需注射一次,注射次数是所有生长激素中最少的,每周注射一次,一年只要注射52次,让孩子不再需要每天打针,极大提升了矮小儿童用药的依从性。比起需要365天注射的短效生长激素来说,长效生长激素大大减轻了注射痛苦,且医从性也要更优于短效。但长效生长激素的治疗费用相对短效来说也会更高。短效生长激素需要每日注射,其中分两大类:一类是短效粉针剂。国内1998年上市了国内第一支生长激素粉针剂,采用了大肠杆菌分泌型表达技术。但由于当时技术的限制,只能通过冷冻干燥的过程保持生长激素的稳定性。通过冻干过程,破坏了生长激素原本的空间结构,使得有关物质含量增加;在粉剂的使用过程中,再溶解的过程也使得有关物质含量增加,容易产生抗体,长期疗效降低;再者,在粉剂使用过程中,操作也很繁琐,需要每天注射,故而造成患者用药依从性差,长期疗效降低,但是粉剂的价格相对来说是最便宜的。另一类是短效水针剂,2005年上市了亚洲第一支生长激素水针剂(长春金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采用蛋白质液体稳定技术,不需要经过冷冻干燥再重新溶解的步骤,从而能够保证生长激素水剂与天然生长激素完全一致。水剂活性更高,不会产生抗体,能够保证疗效。使用配套隐针电子笔注射,操作更简单,使用更方便,适合患儿长期使用。电子化操作,剂量比较精准,注射稳定、速度可调节,可以减轻患者的注射疼痛;隐针结构的设计,注射全程看不见针头,消除患者注射恐惧,增加依从性;电子化操作,使用更简单方便,适合患儿长期使用。有家长会哄孩子说这是每天要加的能量棒,孩子也很容易接受。王主任说他接待的患者中就有一个7岁的孩子,学了一个月自己就会打,这就是水针剂注射笔带来的方便之处。从疗效排序,长效由于依从性更好,效果也较短效更好。12、这三种生长激素,家长该如何选择呢?费用差别大吗?长效生长激素,由于每周仅需注射一次,比起需要365天注射的短效生长激素来说,大大减轻了患者需要每日注射的痛苦,极大地提升了用药的依从性。因此,王主任说长效生长激素治疗效果要更优于短效。短效水剂配合隐针电子笔,水剂保持生长激素的天然结构,不会产生抗体,同时添加了抑菌剂,确保长期注射的安全性。隐针结构设计,消除孩子注射恐惧,电子智能化设计确保患者长期操作安全、方便。短效粉剂改变了生长激素原本的空间结构,容易产生抗体,长期疗效降低;再者,在粉剂使用过程中,操作也很繁琐,需要每天注射,故而造成患者用药依从性差,长期疗效降低。因此从用药依从性上来说,长效生长激素>短效水剂>短效粉剂,价格上短效粉剂价格相对最便宜,短效水剂相对于粉剂来说价格稍高,长效水剂相对其他两种剂型来说价格更高。13、现在市面上哪里可以买到生长激素?如果孩子在公立医院治疗,这三种生长激素都可以提供吗?生长激素是肽类药物,药店不能出售,只有医院和医疗机构有资质的门诊部才有,并且需要出具医生的诊断书,写明病例、剂量、处方等。14、如果有家长已经在给孩子进行生长激素治疗了,这部分家长需要特别注意哪些方面?1、按时治疗、按时用药。2、营养、饮食、运动、睡眠等有利于孩子长高的因素还得要跟上。3、依从性,这也是王主任表示最担心的。有的家长打打停停,这是非常不好的。4、治疗中一定要按照医生要求及时复查评估,节点是第一个月、第三个月、之后的每三个月。为什么要及时复查呢?主要是观察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旦治疗中途出现任何问题,可以及时干预。希望下一代有一双傲人的大长腿,长得高高的、帅帅的、美美的,这是非常美好的愿景,大家所有的心动和纠结我都理解,归根结底我也只是一位普通的母亲。作为家长,该如何理性辩证地取舍,把风险降到最低?这是我们必须要思考面对的。孩子的生长发育,一定要多一些科学的学习和判断,少一些自我认知,毕竟孩子生长发育的时间段就那么几年,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我们都会后悔终生。希望大家都能各取所需,真心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健康长高。End作者:力优,“杭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浙江省广播电视优秀播音主持人”、“全国地面频道金牌主持人”,是一个做了十五年新闻调查的资深媒体人。同时,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在力优妈妈圈,会分享一手的教育资讯,丰富的亲子活动,提供权威赛事的报名渠道,组织高品质优性价比的团购,让我们一起健身扮美做最好的自己。【牛妈心语】闺蜜上周刚带孩子去做身体检查时偶然发现了这个问题,医生建议打生长激素,很多父母第一次听说肯定是吓一跳。吃饭时,我和老潘说我想再科普一下,结果我家奶奶也没听清我说什么,只是听到了要打生长激素让孩子长高就脸色都变了,说这怎么行啊,孩子能长就能长,都是遗传的,打这个有什么用呢?我望着她老人家愣是不知道怎么说才好,结果她很认真地补充了一句说,真的!所以我想提醒大家,如果孩子有必要接受治疗,那还是别告诉老人家了。闺蜜家孩子身高一直偏矮小,但主要考虑是发育迟吧,结果这次偶然通过脑部CT发现脑垂体的发育偏不良,脑垂体的发育和身高有直接关系,看了两个大医院的建议都是打生长激素。否则后期会影响孩子最终身高。闺蜜第一反应也是选长程一点,比较没那么麻烦,但医院还是建议选短程,没必要为了长程而选长的,毕竟价格真的不便宜。最终选择的价格大约是每个月五千费用,持续一年。下面是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一篇文章的截图:大家不要太大意,仔细监测孩子的身高发育,遇到问题及时寻求帮助。

相关阅读

今日热点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