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双脚是全身疾病“放大镜”!行气血、联脏腑、通内外,用好双

2024-05-18

脚位于人体位置的最低处,承载着全身的重量,步履轻快,精神充沛,是人体气足神旺的表现,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精神百倍的感觉。

而当人感到精神疲惫的时候,往往最先感到腿脚发沉无力。脚,行气血、联脏腑、通内外,不同的部位分别投射着五脏六腑,所以脚又被称作是“第二心脏”。

双脚有哪些症状需引起重视

1、双脚发凉

双脚发凉是血液循环差的表现,常见于糖尿病和动脉闭塞等。不过,双脚发凉也有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素能调节新陈代谢,但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甲状腺素分泌不足,新陈代谢速度减慢,体温调节受到影响,身体产生的热量少,所以易出现手脚冰凉,同时伴有全身乏力、粘液水肿和精神萎靡等。

2、麻木

麻木多与神经病变有关,如果你的脚时常出现麻木感,这可能是由于足部、脚踝或腰椎的神经受压或神经炎所引起的。需要注意的是,短暂发麻可能是鞋子太紧造成的,不必担心。

3、足跟痛

警惕足底筋膜炎、跟骨高压症。起床或从椅子上站起来时,脚后跟的底部出现剧烈疼痛。行走数步稍缓解,随后疼痛又加重。运动增加、穿太紧或太旧的鞋、穿人字拖等都会加重症状。

4、脚抽筋

脚抽筋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但如果经常抽筋,就要警惕了。可能与运动过量或未做热身运动有关。此外,缺钙同样会让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增加、兴奋度提高,引起肌肉痉挛。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如果补钙后抽筋没有改善,要特别警惕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静脉曲张等血管性疾病。

中医教你从脚部看健康

1

脚底颜色

五色辨病是中医学内容之一,五色为青赤黄白黑。中医学认为,正常脚底颜色略红,如果红色十分明显,可能有热;如果颜色发青,可能有寒;如果出现异常的黄色,可能有肝胆疾病;如果发白,除可能有寒证外,还可能是营养不良和贫血;如果发紫或发黑,可能血液循环差。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2

温度

老人脚易凉,多为肾阳不足或保暖不当,这类人应多吃一些性属温热的食品,如羊肉、大蒜、生姜等,以提高机体耐寒力。若脚心热,则可能是阴虚内热,应多吃一些绿豆、冬瓜、瘦肉等甘凉滋润之品,少吃羊肉、韭菜、辣椒等温燥之品。

3

脚趾

一般而言,脚趾长而大,足部宽厚实大者主寿,脚趾瘦而短,足部狭窄薄小者主夭。

由于小趾为足少阴肾经的起源,因此足小趾粗大厚实者肾气多盛;足小趾细小皮薄者肾气多衰。

4

趾甲

健康人的趾甲:白色的半月形占趾甲长度的1/5,颜色粉红,如樱花瓣。

①指甲颜色苍白,缺乏血色,多见于营养不良,贫血患者;此外如果指甲突然变白,则常见失血、休克等急症。

②如果趾甲有纵行条纹,则表示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身体机能低下。

③拇趾的趾甲向上翘起的人,眼睛容易疲劳,或有近视、散光。

④如果5个趾甲都翘起,那可能是承受着相当的精神压力。

5

脚趾用力不均

走路时,脚掌、脚趾用力不平均,也有其特定的涵义。例如鞋底拇趾侧会磨得明显变薄,这种人可能易患肝病;小趾侧鞋底磨损较明显者,可能心脏有病;脚后跟鞋底明显磨损者,暗示肾脏有毛病。

通过脚可调理的病症

中医早就有“上病取下,百病治足”之说,即全身许多疾病可以从足而治愈。

① 眼干 —— 揉大脚趾

中医认为,“肝主目,肝开窍于目”,也就是说,肝是主管眼睛的,肝提供的血液及其阴津物质,源源不断地上输于目,才使目得以濡养。

如果肝不好,那么血液及其阴津就不能濡养目,眼睛得不到滋养,自然会感觉到干涩,甚至是疼痛。

揉脚趾头缓解眼干,因为肝经起于大脚趾,所以,经常刺激大脚趾可以加强肝经的气血,从而滋养眼睛,缓解不适症状。

② 护血管 —— 转脚腕

俗话说,“人老脚先衰,养生先养脚”。可以说,从脚腕到脚底,是保健养生的一个“重镇要区”。而对老人来说,经常转动脚腕子,有助于抗衰老、降血压。

每天早晚各做1次,一般每次左右各转100下,有高血压的人,一般有踝部发硬的症状,转动踝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长期坚持,有很好保健作用。

③ 肠胃——扳扳脚趾

人的第二和第三个脚趾上的穴位与肠胃有关,按摩二、三脚趾趾缝间的内庭穴,可达到健胃的目的。

消化不良,有口臭、便秘的患者,最好顺着脚趾的方向按摩此穴,以达到泻胃火的目的;对于脾胃虚弱、腹泻、受凉或进食生冷食物后胃痛加重的患者,可逆着脚趾的方向按摩此穴。

④ 健脑养肾 —— 挠脚心

人们进入中年以后,多数人会表现得思维比以前迟钝,记忆力也会不同程度地降低,很难长时间全神贯注于某一项工作,这是脑衰老的一种表现。要维持大脑年轻,推荐搓擦足心,擦至局部发热为止。

在按揉脚心后,还可以配合点按位于两侧足掌心的涌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增强,对中老年常见的腰腿酸软、失眠多梦、神经衰弱等疾病很有帮助。

人之先天根于肾,涌泉为肾经起始穴位,如泉水之涌出,为精气之所发。因此涌泉具有滋肾水、降虚火,镇静安神、健脾和胃、益肾利尿、舒肝明目、健足之功效。

⑤ 肾气不足—— 抬脚跟

脚心有个很重要的穴位叫涌泉穴,属于肾经。气血从这个穴位像泉水一样汩汩地涌出来,然后沿着经络滋养全身。抬抬脚跟不但能按摩到这个穴位,还能拉伸脚底的肾经,起到刺激肾经的效果。

老人家肾气不足的时候容易精神萎靡,老是睡不醒,睡得再多还是精神不好,动一动就心慌、心跳得厉害。就这么简简单单地提提脚跟,每天练习几次,每次几分钟,就把肾气提起来了。

当然,下午五点左右的时候,肾经的气血最旺盛,这会抬脚跟更是会事半功倍。

⑥ 心火旺 —— 按脚底

心火旺容易出现心烦易怒、口舌生疮、睡眠不佳等。中医认为,心火旺,容易出现“肾水”亏,所以上火要补肾阴,以养阳,达到心肾相交。

脚底的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穴,肾气从这里生发。用温水泡脚,并揉揉脚后跟,按按脚心,可达到打通肾经,引火归源的目的,对缓解心火有帮助。

来源:约见名医

脚位于人体位置的最低处,承载着全身的重量,步履轻快,精神充沛,是人体气足神旺的表现,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精神百倍的感觉。而当人感到精神疲惫的时候,往往最先感到腿脚发沉无力。脚,行气血、联脏腑、通内外,不同的部位分别投射着五脏六腑,所以脚又被称作是“第二心脏”。双脚有哪些症状需引起重视1、双脚发凉双脚发凉是血液循环差的表现,常见于糖尿病和动脉闭塞等。不过,双脚发凉也有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素能调节新陈代谢,但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甲状腺素分泌不足,新陈代谢速度减慢,体温调节受到影响,身体产生的热量少,所以易出现手脚冰凉,同时伴有全身乏力、粘液水肿和精神萎靡等。2、麻木麻木多与神经病变有关,如果你的脚时常出现麻木感,这可能是由于足部、脚踝或腰椎的神经受压或神经炎所引起的。需要注意的是,短暂发麻可能是鞋子太紧造成的,不必担心。3、足跟痛警惕足底筋膜炎、跟骨高压症。起床或从椅子上站起来时,脚后跟的底部出现剧烈疼痛。行走数步稍缓解,随后疼痛又加重。运动增加、穿太紧或太旧的鞋、穿人字拖等都会加重症状。4、脚抽筋脚抽筋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但如果经常抽筋,就要警惕了。可能与运动过量或未做热身运动有关。此外,缺钙同样会让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增加、兴奋度提高,引起肌肉痉挛。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如果补钙后抽筋没有改善,要特别警惕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静脉曲张等血管性疾病。中医教你从脚部看健康1脚底颜色五色辨病是中医学内容之一,五色为青赤黄白黑。中医学认为,正常脚底颜色略红,如果红色十分明显,可能有热;如果颜色发青,可能有寒;如果出现异常的黄色,可能有肝胆疾病;如果发白,除可能有寒证外,还可能是营养不良和贫血;如果发紫或发黑,可能血液循环差。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2温度老人脚易凉,多为肾阳不足或保暖不当,这类人应多吃一些性属温热的食品,如羊肉、大蒜、生姜等,以提高机体耐寒力。若脚心热,则可能是阴虚内热,应多吃一些绿豆、冬瓜、瘦肉等甘凉滋润之品,少吃羊肉、韭菜、辣椒等温燥之品。3脚趾一般而言,脚趾长而大,足部宽厚实大者主寿,脚趾瘦而短,足部狭窄薄小者主夭。由于小趾为足少阴肾经的起源,因此足小趾粗大厚实者肾气多盛;足小趾细小皮薄者肾气多衰。4趾甲健康人的趾甲:白色的半月形占趾甲长度的1/5,颜色粉红,如樱花瓣。①指甲颜色苍白,缺乏血色,多见于营养不良,贫血患者;此外如果指甲突然变白,则常见失血、休克等急症。②如果趾甲有纵行条纹,则表示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身体机能低下。③拇趾的趾甲向上翘起的人,眼睛容易疲劳,或有近视、散光。④如果5个趾甲都翘起,那可能是承受着相当的精神压力。5脚趾用力不均走路时,脚掌、脚趾用力不平均,也有其特定的涵义。例如鞋底拇趾侧会磨得明显变薄,这种人可能易患肝病;小趾侧鞋底磨损较明显者,可能心脏有病;脚后跟鞋底明显磨损者,暗示肾脏有毛病。通过脚可调理的病症中医早就有“上病取下,百病治足”之说,即全身许多疾病可以从足而治愈。① 眼干 —— 揉大脚趾中医认为,“肝主目,肝开窍于目”,也就是说,肝是主管眼睛的,肝提供的血液及其阴津物质,源源不断地上输于目,才使目得以濡养。如果肝不好,那么血液及其阴津就不能濡养目,眼睛得不到滋养,自然会感觉到干涩,甚至是疼痛。揉脚趾头缓解眼干,因为肝经起于大脚趾,所以,经常刺激大脚趾可以加强肝经的气血,从而滋养眼睛,缓解不适症状。② 护血管 —— 转脚腕俗话说,“人老脚先衰,养生先养脚”。可以说,从脚腕到脚底,是保健养生的一个“重镇要区”。而对老人来说,经常转动脚腕子,有助于抗衰老、降血压。每天早晚各做1次,一般每次左右各转100下,有高血压的人,一般有踝部发硬的症状,转动踝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长期坚持,有很好保健作用。③ 肠胃——扳扳脚趾人的第二和第三个脚趾上的穴位与肠胃有关,按摩二、三脚趾趾缝间的内庭穴,可达到健胃的目的。消化不良,有口臭、便秘的患者,最好顺着脚趾的方向按摩此穴,以达到泻胃火的目的;对于脾胃虚弱、腹泻、受凉或进食生冷食物后胃痛加重的患者,可逆着脚趾的方向按摩此穴。④ 健脑养肾 —— 挠脚心人们进入中年以后,多数人会表现得思维比以前迟钝,记忆力也会不同程度地降低,很难长时间全神贯注于某一项工作,这是脑衰老的一种表现。要维持大脑年轻,推荐搓擦足心,擦至局部发热为止。在按揉脚心后,还可以配合点按位于两侧足掌心的涌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增强,对中老年常见的腰腿酸软、失眠多梦、神经衰弱等疾病很有帮助。人之先天根于肾,涌泉为肾经起始穴位,如泉水之涌出,为精气之所发。因此涌泉具有滋肾水、降虚火,镇静安神、健脾和胃、益肾利尿、舒肝明目、健足之功效。⑤ 肾气不足—— 抬脚跟脚心有个很重要的穴位叫涌泉穴,属于肾经。气血从这个穴位像泉水一样汩汩地涌出来,然后沿着经络滋养全身。抬抬脚跟不但能按摩到这个穴位,还能拉伸脚底的肾经,起到刺激肾经的效果。老人家肾气不足的时候容易精神萎靡,老是睡不醒,睡得再多还是精神不好,动一动就心慌、心跳得厉害。就这么简简单单地提提脚跟,每天练习几次,每次几分钟,就把肾气提起来了。当然,下午五点左右的时候,肾经的气血最旺盛,这会抬脚跟更是会事半功倍。⑥ 心火旺 —— 按脚底心火旺容易出现心烦易怒、口舌生疮、睡眠不佳等。中医认为,心火旺,容易出现“肾水”亏,所以上火要补肾阴,以养阳,达到心肾相交。脚底的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穴,肾气从这里生发。用温水泡脚,并揉揉脚后跟,按按脚心,可达到打通肾经,引火归源的目的,对缓解心火有帮助。来源:约见名医

相关阅读

今日热点

小编推荐